2020年12月17日
浸大獲歷來最大額單一捐款興建賽馬會創意校園
 一眾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成員及企業家委員會委員致送榮休禮物予錢校長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董事局成員及企業家委員會委員設宴款待錢校長及夫人
錢校長指黃應士教授的慷慨捐資將惠及浸大以至全香港
錢校長在畢業禮讚上與同學合照留念
錢校長出席本年度理學院的畢業班聚會
 錢校長於本年度的教學人員獎勵計劃頒獎典禮與得奬者合照

 錢校長與一眾師生組隊參加香港單車節

「矢志不渝,不離不棄」,是浸大支持者的高貴品質。在香港社會動盪及疫情肆虐之時,他們仍繼續支持浸大,毋需我們叩門呼籲,他們欣然主動捐款,這份情誼,我們豈能忘懷。」將於本月底榮休的香港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教授對大學的捐款人和機構心懷感激。他對浸大的籌募工作貢獻良多,在其五年多的任期內,浸大一共籌得超過20億元的捐款、雅諾捐款及配對補助金,合共總額打破歷年紀錄。錢校長笑言「幸運的成分佔了不少」,感恩浸大一直有一群認同本校教育理念的熱心人士在默默的支持。

錢校長喜歡用「支持者」來形容浸大的捐款人,因為「不論捐款多少,我們也同樣感激!」他更直言從不喜歡在與支持者往來的書信中提起金額(dollar sign),又指籌款不是科學,沒有一套方程式:「我跟不同界別的人士見面,從來不會說要募捐多少,反而開闊天空,甚麼都談。最重要是坦誠相待,懇切交流。每位校長都會向社會人士闡述大學的願景,但若果只有目標遠大,未能積極實踐,別人便會知道這是空談,因而不再願意給予支持。」錢校長慶幸浸大不少捐款人都很長情,校友亦很窩心,持續不斷給予支持,或許是因為大家看到我們能夠「言行一致」,會切實地向着目標邁進。

翻查報章,錢校長於2015年上任前的諮詢會上,便已談及要把浸大發展成一所世界性的博雅教育大學,推動國際化,提升本科生到海外交流的比率。五年後的今天,這些目標逐步實現,可見校長言出必行。在他的帶領下,大學公佈了十年發展藍圖,奠定三大重點研究領域,以及推行「人才100」計劃,在全球招聘世界級學者,加強浸大的教研實力。

錢校長解釋道,縱使大學的策略發展計劃進展良好,漸見成果,但以本校1994年獲正名為大學起計算,浸大與國際大學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屬年輕的大學,而在最新的QS世界首50所最佳年輕大學(校齡不足50年)的排名榜中,浸大排行全球23。在研究方面,錢校長認為儘管只有20多年歷史,不少研究已達至國際水平,算是做得不錯;但若要做到領先的水平,則還要再加把勁:「與傳統學科相關的研究,部分知名大學已有近100年的經驗,我們要趕上最前列,相信要花很長時間;反觀一些新興學科,大家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線上,我們這些年輕大學便大有可為。此外,我很鼓勵同事突破固有思維,而只有在百花齊放的環境下,讓不同的想法互相衝擊,才能在研究上締造更多新的突破。」錢校長認為浸大在中醫藥團隊的藥物開發、中醫藥國際化等方面已接近領先水平,而傳理學亦是浸大的強項,這些全賴浸大先賢的遠見,一早為大學開拓創新的學科;而在大學十年策略發展的藍圖下,浸大重點發展「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三大範疇,正是針對既有的學術優勢,結合其他新學科的領域,推動浸大立足世界。

在吸納人才方面,大學推動「人才100」計劃短短兩年以來,經已招聘了97名學者,當中三分之二來自海外,錢校長強調「人才多元」對一間大學非常重要:「多元才能擦出火花(Diversity generates sparks),當思想能互相碰撞,大家才會跳出框框去思考,那樣才有創新的可能!」他又解釋聘請頂尖人才的理據:「一流的人才會樂於與一流的學者共事;但二流的人才或許沒有足夠自信與比他們優秀人合作,這一線之差足以影響大學的發展。」除了吸引世界級的學者前來浸大,錢校長更把「人才100」計劃擴展至具才華的博士研究生,向他們提供奬學金,邀請他們加入大學新成立的六所跨學科研究實驗室,包括:創造性智能實驗室、計算醫藥學實驗室、系統健康研究實驗室、智能社會實驗室、數據經濟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倫理與理論實驗室;把藝術、人文、電影、倫理等創意學科連結人工智能、大數據、中醫藥、經濟、生物及物理科學領域,讓浸大的人才庫保持活力。

在硬件方面,浸大今年喜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贊助四億五千二百萬元,動工興建一座嶄新的校園──賽馬會創意校園,是全港首個結合學術空間和學生宿舍的建築,集研究、教育和集體創作於一身,並糅合最先進的設施,營造浸大教與學的創意天地。今次的捐款是浸大成立以來最大單一捐款,背後能夠爭取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足以顯示基金對錢校長充滿信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香港經濟低迷,錢校長亦迅速應變,與大學團隊推出「SEED計劃」,包括提供職位空缺、實習和師友機會,提升學生的能力,協助應屆畢業生及同學渡過經濟難關,而校長本人更牽頭捐出薪金,讓這項有意義的計劃得以順利推行。回望過去數年,大學在錢校長任內推出的學生項目多不勝數,包括成立第一代大學生基金和少數族裔傑出學生入學獎學金、加強學生到海外交流的機會、鼓勵同學參與體驗學習項目等,錢校長謙稱這些全是同事努力的成果,功勞是整個團隊的。

面對世紀疫症的衝擊,錢校長認為對學生的影響有限,因為上課模式的改變並非長期性,反而在疫症大流行的新常態下,師生更主動去實現跨境的教學或協作,學術活動除了以一貫實體方式進行,現在更可以混合實體和網上模式(hybrid mode)同步進行,衝破地域和時區的界限,更緊密與海外大學合作。

錢校長不但為浸大制訂了長遠發展藍圖,更在硬件或軟件方面,提升大學的實力 。究竟大學目前最需要的甚麼?「Hope is what we are missing」,他認為最迫在眉睫的就是:「希望」,要給年青人帶來希望。錢校長今年在畢業典禮致辭時亦向畢業生說:「我促請政府帶頭示範,重建香港多年來信守不渝的兼聽和包容,珍惜不同意見者的聲音,修復不同陣營之間的撕裂和缺乏互信。」他指大學是創造知識之地,大學師生為拓展更美好的將來,往往走在時代之先。「曾幾何時,學者無懼挑戰傳統學說,大膽提出地球是圓的說法,而事實亦證明了他們是正確的。我希望做學問的人不要害怕挑戰權威,不要自我審查。」

「香港的年青人,他們縱使有甚麼不好,他們也是香港的年青人。」錢校長認為要為年青人帶來希望,可以包括增強他們的信心,建立職前的技能,他又提醒浸大學生,當今新世界既複雜又不確定,除了要具備高智商(IQ)和高情商(EQ),更加需要協作商(Collaborative Quotient CQ): 「『協作』不只是請求別人與你合作,從而令你成功。『協作』是要提升及充實彼此內涵,欣賞和包容差異。在協作時,必須摒棄『我對你錯』的思維模式,也要拋開『你針對我』及『他們針對我們』的成見。」

錢校長十分感恩同事們在過去五年盡心盡力,又謙稱自己在任內沒有甚麼大成就,最希望自己所做的就是能喚醒浸大(Wake up BU)。他指自己為人性急,又非常緊張大學內的一切事務,結果「時常批評這裏,批評那裏,相信同事可能不太習慣,有時或會令同事難堪」。然而,他認為浸大滿園精英,他們絕對可以讓大學更上層樓。他希望:「同事的眼光放得更高更遠,着眼國際,經常審視自己,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多更好。」

若有到過校長室,想必被校長的電腦桌所吸引——這張調校得特別高的電腦桌,可供校長站着使用。我們這位在辦公室站着上班的校長,確實有不一樣的目光,為浸大帶來了全新氣象。校董會會議廳外增添了不少學生的藝術創作,校長府邸亦經常展示師生的優秀作品,而大學各項資訊平台,校長最希望能「學生為先」。退休在即,諸事繁忙,錢校長未有時間為自己作長遠規劃。因為要搬離校長宿舍,故此他表示已委派夫人「尋覓蝸居」。不過近來總算有餘暇重拾踩單車的樂趣。

浸大上下對校長依依不捨,將在本月舉辦多個惜別校長榮休的活動。錢校長在臨別前亦不忘其幽默本色,笑說根據過往經驗,他每次離開一間大學,該大學的排名便會上升,港大如是,科大亦如是,因此他和大家一起期待,迎接浸大更好的明天,更高的排名!

錢校長真是妙人妙語,祝願他的退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有空便回來浸大這個關愛的大家庭,和大家見面,把酒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