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3月17日
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中)、暫任常務副校長黃偉國教授(右二)、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左二)、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左一)、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兼中心總裁卞兆祥教授主持開幕禮

卞兆祥教授關於兒童壓力與腸易激綜合症的研究刊登於《自然——通訊》

建成「中藥創新研發中心」讓卞兆祥教授多年的中醫藥夢想成真
校長衞炳江教授(前排中)率浸大管理層參加「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揭幕典禮
卞兆祥教授向記者介紹「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的六大研究平台
校長衞炳江教授(右一)參觀「中藥創新研發中心」

衞炳江校長(中)、黃偉國常務副校長(左一)、郭毅可副校長(右一)、呂愛平院長(右二)及卞兆祥教授共同分享中心開幕的喜悅
卞兆祥教授於媒體見面會介紹中心未來發展

 
卞兆祥教授

  •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
  • 曾肇添中醫藥臨床研究教授
  • 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
  • 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及講座教授
  • 香港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
  • 創意研究院副院長
  • 中醫健康管理理學碩士學位課程主任

​  

( 編按: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中心)早前在香港科技園揭幕,中心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的「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資助而成立,為本地大學首間綜合性中藥研發中心。中心總裁為浸大協理副校長卞兆祥教授,他較早時接受訪問談及中心的工作,現特約轉載該篇專訪。)

2021年12月22日,浸大「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在香港科技園揭幕。卞兆祥教授攜他精心打造的「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亮相在香港媒體及浸大同仁面前。作為浸大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這位圈粉無數的「城中名醫」,從此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中藥創新研發中心」總裁。

傳統中醫智慧,創新藥物理想,融古樸於現代,匯五行於陰陽,香港首間「中藥創新研發中心」開啟了全新的里程。中心開幕那天,卞兆祥教授顯得格外精神,笑容也格外燦爛。坐在那間亦中亦西的辦公室裡,卞教授和我們聊起了他的中醫夢。這個夢,走出九龍塘,走進科學園。未來,還會走向全世界。

從「醫」到「藥」  夢想照進現實

卞兆祥教授雄厚的中醫藥知識浸潤來自於中國三大知名中醫藥學府,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2001年,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積累了豐富臨床、研究經驗的卞兆祥教授,加入浸大中醫藥學院,從事腸易激綜合症、功能性便秘、潰瘍性結腸炎、胃腸道腫瘤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中醫藥治療與臨床研究工作。

秉持「大醫精誠」的理念,卞教授不僅以精湛的醫術來幫助病人解除疾患,同時也積極投入中藥的創新研發當中,冀望為更多的患者找到醫病的良方。近些年來,他更是積極將現代科技運用於中醫藥的研發,推進跨學科的研究。他先後承擔來自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基金、香港研究資助局、衛生福利局、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技部等多項研究工作。他的科研成果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科研獎勵。

「我是一個醫生,在浸大的中醫診所中,我應該算是看得快的醫生,即使再快,一個下午最多也就看二、三十個病人。我常常在想,如果有一種藥,照顧到的病人數量、覆蓋面就大不一樣,藥可以去幫助治療更多病人。」經過多年默默鑽研與不懈的努力,2020年9月,卞兆祥教授的團隊獲得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建設中藥創新研發平台,這也是「Health@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中唯一的一個中醫藥發展平台。「二十年磨一劍」,卞兆祥教授的中醫藥夢終於衝出九龍塘,在一片更廣闊的的天地裡展翅飛翔。

從「無」到「有」 非比尋常的浸大速度

「從2020年9月18日正式簽約,到中心投入使用,我們用了十五個月時間。我們對此非常滿意。」之所以有這樣的速度,卞教授說,一切皆有賴於香港特區政府、香港科技園的支持,以及大學各個部門的全力配合,其中包括人力資源處、財務處、物業處、研究院、資訊科技處、行政處及知識轉移處等部門的支持。

「我們浸大有一個很強有力的支援隊伍,否則,我們是做不起來的。我們是一邊做,一邊摸索,摸著石頭過河。我們也要特別感謝中醫藥學院給予的支持,整個過程進展非常順利。」新建成「中藥創新研發中心」,針對中藥的整個研發過程,設有六個研究平台,包括「臨床數據科學研究組」、「腸道菌群與代謝研究組」、「免疫和腸道炎症研究組」、「中藥藥學研究組」、「人工智能驅動藥物開發研究組」和「藥品註冊申請組」。

目前,中心將治療慢性便秘和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研發作為研究重點,力求在中國和美國獲得註冊申請。中心將依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香港中醫藥委員會及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植物藥研發的標準,面向市場所需,開發以中藥為本的新藥物。中心的實驗設備也都佔據國際領先,正如古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卞兆祥教授說,中心是浸大的,也是香港的,他希望可以將平台資源和大學共享。「機器設備買回來,最主要是用起來,用好就是發揮最大的價值。」

從「研發」到「應用」 踏上知識轉移的新里程

在卞教授看來,建立「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是浸大知識轉移落到實處的重要標誌,也是傳統中醫藥邁向產業化的重要一步。「如同衞炳江校長在開幕致辭中所言,對於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從研究到應用會有著相當大的距離。如果做研究,1000次的嘗試,如果有一次成功,就可以出文章了;如果是申請應用,即使999次的成功,只有一次失敗,申請也難獲得成功。我們中心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消除這種研究與應用之間的壁壘。」

「在中醫藥產業化的道路上,呂愛平院長不僅給予我們大力支持。在院長看來,藥物研發不僅要進一步聚焦創新(innovation)、轉化(translation)、標準(regulation)三個不同的領域範疇,力求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提升市場價值,將我們的研發作為藥物發現產業的一部分。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巨大的挑戰,也是Inno@HK項目的特色。」「有鑒於此,我們的研發要結合過往在浸大進行的科學研究,並將這部分踏踏實實的研究在接近市場應用層面上繼續拓展。

透過政府的創新投資政策,加上未來社會資本的介入,以及我們的研發工作,三者結合起來,不僅對浸大中醫藥學院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也會在社會上彰顯浸大的實力,顯示中醫藥的效用。」

從「藥」到「醫」 雙雁齊飛飛向世界

入職浸大二十年,卞兆祥教授親歷並見證了五任校長發展中醫醫院的執著夢想,所幸的是,念念不忘,終得迴響。今年7月,浸大獲政府委任運營管理香港首家中醫醫院。卞教授認為,中藥研發中心與中醫醫院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比翼雙飛。「中藥創新研發平台的建立對中醫醫院很重要。平台一定要與醫院連接起來,醫院對藥物可以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品質監控,醫院的臨床數據也有益於藥物研發,更容易發現適合特定病人的有效藥物,將其開發成產品。」

「藥物的市場是以全球為目標。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從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是不單要做大中華地區的藥物,更希望做成全世界能普遍應用的藥物。」透過「中藥創新研發中心」,我們會將香港中藥研發的平台的整體速度提升,進而與世界接軌。」管理浸大中醫診所,運作中藥創新研發中心,參與建設中醫醫院,當我們問及卞教授怎樣平衡時間分配,他笑笑說:時間是擠出來的。「如果你很想做這個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我們祝願卞教授和他的「雙飛雁」在2022年,比翼齊飛,天高地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