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
陳淑禎博士及劉文邦先生(左二及一)出席浸大傳理學院50周年院慶,並與浸大發展事務處總監兼香港浸會大學基金秘書長陳鄭惠蘭女士(右二)及多位嘉賓合照

劉華森博士(前排右)一家都十分支持浸大

陳博士在世界不同地方都建立夥伴關係,協助客戶全球化的需要,圖為與英國的合作夥伴合照

不少上市公司均為安業的長期夥伴,圖為陳博士與團隊出席香港交易所的儀式

陳博士與客戶之一的楊受成博士合照

陳博士身體力行,終身學習,攝於博士畢業時
陳博士與劉文邦先生到深圳的科技中心參觀

陳博士亦參與印刷業專業人員協會的參觀活動

一家人一起滑雪是劉氏家族每年的重要聚會

陳淑禎博士

  • 安業財經印刷有限公司董事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會董
  • 於浸大成立安業財經印刷有限公司獎學金
  • 於浸大成立陳淑禎博士獎學金
  • 安業財經為大中華區第一家榮獲Mercury獎項:年報(香港)榮譽大獎的財經印刷公司

科技日新月異,面對時代的洪流,不少傳統行業都迎合科技發展,敢於作出新嘗試。安業財經印刷有限公司(下稱「安業」)亦是致力推陳出新的企業之一。屹立香港38年,安業是香港第一家專門翻譯財經及法律文件的公司,業務由本港拓展至內地以至世界各地。安業之所以能穩步向前,全憑團隊的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更少不了一位幕後功臣──董事陳淑禎博士。陳博士帶領公司團隊上下一心,由紙張印刷走進數碼時代。

設立獎學金 薪火相傳
陳博士對浸大關愛有加,於2017-18學年,慷慨捐資設立了陳淑禎博士獎學金,資助翻譯與雙語傳播文學碩士課程成績優異的學生;又於2018-19學年,以公司名義設立了安業財經印刷有限公司獎學金,用以獎勵翻譯系的本科生。至於為何樂於支持浸大?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這是一種傳承。」

原來陳博士與浸大淵源深厚,家族三人是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成員。她本人和安業均是基金會員;而丈夫劉文邦先生為宏亞傳訊集團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亦是浸大附屬機構──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董事局成員;其家翁是前浸大校董會主席劉華森博士,有份帶領本校由學院升格為大學。由於浸大文學及社會科學院設有翻譯、傳譯及跨文化研究系,劉博士遂提議她聘用浸大翻譯系的畢業生,自此之後,相繼有本校校友入職。因此成立浸大獎學金對她而言,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事實上,陳博士家族長年支持浸大發展,家翁劉華森博士多番捐款支持推動學生發展的項目,而丈夫劉文邦先生則透過旗下公司成立獎學金,獎勵傳理學院的學生,及多次贊助視覺藝術院的學生籌辦畢業展,經常提攜年青一代。 

用心服務 不假外求
而安業成立的契機,陳博士道:「同樣是傳承。」她指公司創立於1986年,由家翁劉華森博士成立,劉博士在機緣巧合下重遇一位已退休並從事翻譯行業的舊同事。言談間,二人一拍即合,便決定開設這家公司。1989年起交由陳博士打理。隨着公司不斷擴展,規模由最初的九人,發展至今已有70位員工。有趣的是,陳博士本是市場管理出身,與翻譯行業可謂風馬牛不相及,因此她笑言曾需要花時間適應;而在接手初期,遇到大量文件需要翻譯,她亦會親自上陣與團隊共同進退。

在外判模式大行其道的年代,安業秉持一貫精益求精的理念,堅持在內部完成每一個步驟,由編製、翻譯、設計、排版到印刷皆一手包辦。除了提供一站式服務外,安業更打着「24小時運作,全年無休」的旗號,盡展其團隊的實力。「我們真的是24小時運作!客戶以上市公司為主,接觸的都是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公司秘書、財務總監及公司董事等,他們的要求極高,需要十分精準的文字,以及高速地交付印件。」因此公司要安排三組同事輪班,以滿足客戶各種需求。「記得有一次,我們在一個半月內要完成過千頁文件,並包攬翻譯、排版及印刷等工作。」

創業向來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安業的成立正正順應了時勢。90年代初期,香港每年大約只有10多家國內企業來港上市,當時市場內專做招股書翻譯的人員寥寥可數,尚未有一家專門的翻譯公司。但隨着國內企業來港上市成為熱潮,這類招股書的翻譯及印刷需求殷切,安業就成為了不少香港、國內和世界各地上市公司的長期合作夥伴,深受大公司客戶青睞。年復一年,安業會為各大公司編製、翻譯、設計、排版及印刷各類主板、創業板上市的文件或年報。「說到最具挑戰性的難忘事,大概是一次我們需要直接上客戶公司連續工作兩星期,因為涉及非常敏感的資料。每位同事入職時均需要簽訂非常嚴謹的保密協議,我們不能買賣客戶的股票,這是關乎刑事責任。」她形容這個行業需要「膽大心細、快而準」,員工要抱持這種心態,並要長期維持高水準。

與時俱進 締造商機 
現代企業注重環保及可持續發展,「無紙化」已是大勢所趨,安業作為印刷公司又如何與時代接軌?「無紙化是無可避免的事,對各行各業也有影響。我自己的心態是要拍住時代走!」陳博士深諳市場變化多端,因此必須靈活變通,調整策略。「安業於2018年起已開始轉型以數碼化印刷,當時我們遠赴以色列,參觀HP(惠普公司)新出產的印刷機,開始投資第一部數碼印刷機。」遇上難關,陳博士總能夠審時度勢,迎難而上。

傳統的柯式印刷適合大批量的印刷需求,其技術是將油墨從印刷版轉移到橡膠版上,再由橡膠版轉印到紙張上。這種方法能夠呈現良好的色彩效果,細緻度較高。而現代化的數碼印刷則是直接從數位文件進行印刷,不需要額外製版,印刷時間大幅縮短,靈活性更勝一籌。「數碼印刷的好處是沒有數量限制,一本、五本、10本也可以。雖然數碼印刷機的價格高昂,動輒上千萬元一台,但我們也明白若要與時並進,就需要作出改變。」

安業亦因應客戶的需要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由於客戶的業務趨向全球化,不少公司同樣會在美國、英國或新加坡等地上市。於是,我們親身飛往紐約、倫敦及新加坡等地,與當地的印刷公司洽談合作。當客戶有需要在香港以外印製文件時,我們就能透過電郵發送文件檔案予印刷夥伴,無縫及火速地製成文件。」過去數年疫情期間,陳博士亦趁機搬遷辦公地點及添置各類視聽設備,客戶可租用安業的辦公室來舉行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方便客戶進行視像會議,陳博士認為最重要是「反應夠快」,緊貼市場變化,不斷發掘新的機遇。

未懼人工智能 堅持以人為本
人工智能的出現,除了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改變,無疑亦令不少行業關注工作會否被取代。陳博士表示:「安業很少用人工智能做翻譯,因為始終需要人手去校對,所以我們還是以人為主。」隨着Google Translate、ChatGPT等工具的誕生,翻譯行業又迎來一大挑戰。但陳博士認為人才仍然非常重要:「以前這類翻譯軟件的準繩度其實不太高,不過確實為我們帶來了方便,畢竟很快便可以生成一個初稿。但我認為人工智能暫時未能完全取代人腦,只要我們順應時代走,仍可找到生存空間。」

設身處地 了解新世代需要
陳博士坦言,現在不論是翻譯或印刷行業都較少人入行,因此她常常鼓勵對文字有興趣或修讀翻譯系的年輕人努力鑽研文字:「當他們看到自己翻譯出來的招股書,又或者聽到新聞報導自己所負責公司的上市或收購消息時,便獲得成功感及滿足感。」她認為,如今市場對編寫可持續發展報告的需求不斷增加,可見這個專門翻譯的行業仍有發展空間。

在管理公司團隊方面,為吸納更多年輕人才,陳博士亦摒棄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嘗試以年輕人的角度出發。「若同事有需要在家工作的話,我們也會配合,不會強制要求他們一定要坐在辦公室八小時。此外,我們也有一些同事居於英國和加拿大,方便配合不同時區的工作。」陳博士強調彈性上班模式是挽留員工的關鍵之一,畢竟現在的年輕人個性較鮮明,與其意圖改變他們,不如主動與他們溝通,嘗試理解他們的想法。

孜孜不倦 自我增值
作為公司的領航人多年,陳博士仍然懷着一顆赤子之心,不斷努力增值。幾年前,她毅然決定攻讀博士學位,探討企業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議題。她說:「我在一次酒會上遇見一位朋友,朋友笑說為甚麼我的同事擁有博士學位,而我卻沒有呢?於是酒會完結後,我立即跑去報名。其實當日正是截止報名限期,幸好該大學通融可以補交文件。」她不是為了升職加薪,是為了擴闊思維,學習更多知識,讓自己持續進步成長。

現在,陳博士已對可持續發展有一番見解,她指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在環保方面的工作略有不同。安業會盡力實行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措施,例如雙面打印、與回收公司合作,定期回收紙張及玻璃瓶等。「大企業通常會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數據分析,以確保他們的環保措施符合上市公司的要求。」然而,小企業也有其獨特的靈活性,能夠迅速調整,配合社會和實施環保措施。她向我們分享:「安業曾經聘請過一些有聽力障礙的員工,並使用紙張與他們溝通。」安業不但積極在日常運作上減低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更致力創造一個更多元的工作環境。

不忘與家人共享天倫
問及如何時刻保持魄力去應對各式各樣的挑戰,陳博士回應道:「只有兩件事,就是要保持身體健康及正向思維!」她認為擁有強健的體魄,才能應付每日的挑戰。而正向思維則讓她能夠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動力,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面對排山倒海的工作,陳博士又如何兼顧工作和家庭?「對我來說,家庭和工作同樣重要。」她毫不猶豫地說。陳博士和丈夫都很重視家庭,每年都會帶兩個兒子去滑雪,這個家族傳統未曾間斷。她強調,建立良好家庭關係的方法在於尋找一家人的共同興趣,這樣就可以一起成長。而陳博士亦堅持凡事親力親為,不論是以往接送兒子上學,或是到菜市場買東西,她都從不假手於人。除滑雪外,欣賞藝術也是陳博士維繫家庭關係的秘訣。「我特別喜歡雕塑和油畫,而我的丈夫則熱衷於攝影。」他們不時會與兒子一起參觀展覽,讓彼此在藝術中沉澱,汲取靈感,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有藝術家說:「發掘生活的美,有助打開閉鎖的心靈」,相信欣賞藝術也是陳博士保持身心健康的竅門,協助她持續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