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鵬春先生,SBS,JP
- 裕華國產百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廣東省政協常委
- 僱員再培訓局主席
- 香港總商會理事
-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成員
-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董事會成員
- 香港南洋輸出入商會副會長
- 香港中華總商會常務會董
-
香港梅州聯會諮議會主席
榮譽 - 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太平紳士(2002)
- 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銀紫荊星章(2005)
近年在網上掀起熱潮的康樂棋擂台爭霸戰,比賽公布兩天後旋即額滿,今年再度推出,同樣吸引了不少老中青參加者;這股集體回憶的懷舊熱潮勢不可擋。原來這些新搞作都出自香港國貨公司老字號──裕華國貨,懷舊玩意爆紅,證明裕華的銳意革新取得成功,獲得大眾歡迎。正如裕華國產百貨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余鵬春先生所說:「商業世界瞬息萬變──Business is dynamic; it is not static。要成功一定要不斷創新,引入新思維,發掘新點子;倘若只滿足於眼前的安逸,很快便會被淘汰。要在零售業生存,不能只順應潮流,而是要領先潮流,比潮流走得更快。」
裕華國貨是余鵬春先父余連慶先生與其叔父余慶先生於1959 年共同創辦,取名「裕華」,寓意「富裕中華」。店舖最初設於中環,1976年購入現時位於佐敦的總店,由初期一間小型百貨店,逐步發展為本港大型零售集團之一,現時在本港以至海內外設有近二十間分店。裕華國貨所售貨品以國貨為主,但也匯聚世界各地名牌產品;至今業務趨向多元化,除了經營核心的貿易和零售百貨,還兼營中成藥專門店、保健坊,並在其他海內外地區擁有自置物業及多項業務經營。
「裕華國貨,服務大家」的廣告口號家傳戶曉,公司今年已成立六十周年。余先生指六、七十年代時,香港市民以勞工階層為主,物資相對匱乏,而國貨以「價廉物美,貨真價實」見稱,因此不少香港人回鄉探親前都會先去國貨公司採購一番,再大包小包地扛回鄉。隨着八十年代國家改革開放,不少華僑,甚至日本、韓國及台灣旅客來港購物,客源大開,令國貨進入全盛期。余先生和兄長余國春等家族第二代接棒後,引入現代化的管理模式,與時並進,更創下多項先河。早於1977年,裕華國貨是亞洲首間使用電腦連線收銀機的零售百貨公司,也是全港第一間在每個樓層都裝有滾動式扶手電梯的零售店;1980年,裕華國貨成為全港首家採用條碼標籤(barcode)技術管理商品的公司,令收支賬目管理更系統化,可見裕華國貨由管理規模以至技術發展都一直尋求新突破。
「當年由於看到不少市民拿着擔挑把大大小小的電器、日用品運往內地,於是裕華亦開設了新的銷售模式,客戶可在香港下單,內地提貨,方便客戶。」余先生指裕華確實創立了不少新的銷售方式。另一方面,隨着消費者對零售的要求有所提升,裕華特意派遣員工到日本學習和考察,改善服務質素。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余先生認為隨着時代急劇變化,零售業要時刻在變才能生存:「現時的零售業發展百花齊放,產品日新月異,這個時代做生意根本無得『守』,必須時時『創新』。」裕華國貨除了推出網上購物平台,亦不時推出新的點子,例如以可愛熊貓公仔「蘇Good Family」做公司的代言人,又舉辦長衫製作班或瓷畫班,以文化為切入點,加強同客戶的互動,與時俱進。
此外,透過網上平台宣傳全港首個康樂棋擂台比賽更是城中熱話,連續兩年均吸引了數百名網民參與,有老有少,當中最年輕的僅十二歲,最年長的有八十多歲,絕對是老少咸宜的活動。比賽當日更在裕華國貨的臉書專頁提供現場直播,讓網民一睹比賽的精彩實況。大家都不禁問,為何會以康樂棋為主題舉辦比賽?余先生透露有此構思皆因康樂棋在裕華國貨眾多網上商品中最受歡迎,而且銷售額最高。他又提到比賽得到網民的熱烈支持和回響,確實喜出望外,但相信亦可歸功於公司團隊起用年輕人,鼓勵創新、勇於嘗試。
為擴闊客戶群,裕華國貨近年亦不斷積極開拓新商品和服務,引入來自全球極富當地特色的優質產品作展銷,例如印尼節、泰國節、台灣美食節等,均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裕華國貨亦經常以文化色彩為推廣主題,舉辦各種商品文化展覽和推廣活動,例如石灣陶瓷古藏展、典雅傢具展等,增加商品種類,滿足不同口味的顧客。縱然裕華國貨經營已超過半個世紀,卻不斷銳意進取,時刻打造最潮的國貨品牌。
1997年金融風暴,令香港零售業經歷六年通縮;2003年爆發沙士、2008年金融海嘯令香港零售百貨業大受重創,經濟跌入低谷。零售市道經歷起起跌跌,裕華國貨依然屹立不倒,余先生坦言回望公司發展,2003年叫人感受最深:「我們看着銷售額一直往下跌,先經歷細價股股災的影響,再受到沙士疫潮打擊,出現double-dip(雙谷經濟衰退)的情況,沙士把整個經濟調整期壓縮了,當時無論怎樣做宣傳,也難以刺激消費。」想起那時個個人心惶惶,足不出戶,以往彌敦道摩肩接踵的光景不復見,舉目一片蕭條。「當時全港零售業陷入低潮,公司的生意額大跌,唯獨中成藥部門的生意未受影響,甚至不跌反升。」正所謂因勢而謀,應勢而動,余先生與家族團隊憑着其對市場的敏銳觸覺,帶領裕華在危機中尋找商機,趁市場對保健養生產品有殷切需求,決定開設專賣中成藥的保健坊,令公司在逆勢中帶來穩定的生意額,從那時起裕華國貨的業務開始轉型,保健中成藥遂成為重要的零售業務。
在沙士肆虐期間,余先生時任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亦有為挽救香港經濟出謀獻策。他參與了當時由香港特區政府牽頭的「重振經濟活力小組」,又積極與零售業界聯合組織「我愛香港,人人消費,大家受惠」活動,更提倡開放予深圳部分居民來港消費等政策,務求令本港經濟和零售業盡快復甦。回想那時,余先生猶有餘悸,並表示當時幸得香港政府和業主帶頭減租,與市民同甘共苦,捱過難關,並慶幸沙士疫情比預期更快受到控制,經濟得以慢慢恢復。
取之社會,用於社會,余先生在致力發展國貨業務同時,仍不忘積極回饋社會。他於香港及內地均擔任不少公職,如出任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總商會理事、香港零售管理協會董事會成員等,深受各界敬重。今年,他更出任僱員再培訓局主席一職,他在主席序言中說道:「我會以『與時代並進、與社會同步、與顧客同心』作為工作的座右銘。所謂百貨應百客,客人都有不同需要,而且需要會時常改變。因此,永遠從服務對象的需要出發,不斷改進是營商成功的金科玉律。」他期望透過再培訓局的工作,可以支援有需要人士增值培訓,協助他們再戰職場。
秉承家族「崇文重教」的客家文化傳統,余先生與家人都一直熱心支持國家及本港的教育事業。身為香港梅州聯會上一任會長,他過去多年透過該會舉辦「愛心傳送」的計劃,資助嘉應學院的貧困學生上學、捐資家鄉興學育才等。談起捐資浸大的緣由,余先生透露在裕華國貨成立五十年周年之際,當年很想為香港的教育事業出點綿力,加上兄長余國春先生與時任校長吳清輝教授相識,十分欣賞浸大的「全人教育」辦學理念,於是捐資支持浸大的校園擴建計劃及當代中國研究所的研究項目,與大學攜手為社會作育英才。為鳴謝裕華國貨的鼎力支持,大學將傳理視藝大樓內的演講廳命名為「裕華國貨演講廳」。談及浸大近年的發展,余先生指浸大在中醫藥方面表現尤其出色,又讚揚大學管理團隊領導有方,帶領浸大在國際排名上屢創佳績,並對浸大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期望與大學保持緊密合作,推動本港的教育發展。
余先生總括為何其家族都一直支持教育的發展,正是因為年輕人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認為,當前的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特別是持續升溫的中美貿易戰,令香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希望新一代能開闊眼界,以開放的心態放眼了解大中華區和亞洲的發展,並與時俱進不斷以全面的知識儲備來迎接和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我先後有機會到東莞及深圳參觀,相隔短短一年多,市容建設已經非常不同,變化好快,多家深圳科技公司更是由香港的年輕人所創辦。」香港資訊開放流通,是一處福地,香港都可以繼續扮演聯繫人的角色,重要是大家要努力爭取,自強不息。
獅子山下的香港精神就是靈活變通,經歷了一甲子的裕華國貨,其發展故事亦是以「變」為主調,它不僅是一個老字號的國貨品牌,更見證着國家改革開放,以及香港零售業發展的重大變遷;並滿載濃厚的家國情懷,與香港人一同成長,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