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September 2024
何樂生教授(後排左二)出席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2024-2026年度第一次會議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第63屆理事會去年就職,何樂生教授擔任副會長

何教授(左一)出席2022年舉行的「香港浸會大學  · 雅獅威高爾夫球日2022」,並取得最近球洞獎

何教授接受香港浸會大學大灣區校友會的訪問,分享昔日對母校生活的點滴

何教授在野村國際任職38年,感激公司一直給予信任, 給予空間發揮

何教授出任香港總商會金融及財資服務委員會主席多年,圖為去年代表香港總商會接待清華大學研究生
何教授最愛到異國風情的地方,圖為新疆
何教授亦會以踏單車去旅行
到訪與世無爭的淨土——不丹

何樂生教授

  • 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委員
  • 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 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特邀教授
  • 北京清華大學金融碩士行業導師
  • 前香港總商會金融及財資服務委員會主席
  • 大灣區醫療科技協會執行顧問委員會成員
  •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名譽顧問
  • 香港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理事會理事

(Chinese version only)
「聚則成火,散則成繁星」,香港浸會大學基金校友委員會委員、野村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何樂生教授對校友的聯繫有如此寄望。他希望當校友凝聚一起,會成為一團旺盛的火;而校友各自在不同的崗位上也能夠成為點點繁星,把浸大的精神發光發亮,貢獻社會。事實上,何教授這個心願正在實現,浸大約有15萬校友遍佈世界不同角落,人才濟濟,在不同行業卓然有成,跨年代的校友都參與母校的活動,薪火相傳與浸大的情誼。

母校栽培    永誌難忘
何樂生教授亦是當中的表表者,他於金融行業獨當一面,出任管理層多年,時常銘記母校的栽培。80年代,他在本校經濟系畢業,他指當年自己是「活躍分子」,積極參與校內外活動,如學生會及學聯,「當年謝校長會邀請我到校長室傾計,不時提點;而桃李滿門的謝校長如今仍記得我的名字!」甫一畢業,何樂生就獲聘於一家跨國大企業——野村國際出任見習生。「當年這份工作最吸引之處是入職後可獲保送至日本受訓半年,因此有來自不同大學過千名的學生申請,我十分幸運,能在眾多同輩中脫穎而出,全拜母校栽培,給予了機會。」

勇於開拓創新    成首位華人主管
何樂生入職短短三年,便獲晉升機會,成為野村首位華人進入管理層,及後連升七次,擔任野村國際董事總經理,領導亞洲及中東的業務。「野村是一家日本首屈一指的金融機構,當年管理層決定推動業務環球化,抱持開放的態度,願意革新,十分重視人才培養,亦給予信任與支持,放出空間給我去發揮。」何教授在企業內接觸不同的業務範疇,當中亦包括由他一手成立了公司的信託部門專門發展家族信託業務,成為了日本金融機構的先行者。

金融行業危中有機
何教授在 1986 年入行,經歷過四大金融危機,包括八七股災、九七亞洲金融風暴、2003 年沙士及 2008 年金融海嘯。「一旦遇到風浪,我留意到一些歐美金融機構隨即裁員及考慮撤離香港的業務,方針較為短視;反觀當年野村所採取的策略較長遠,定了發展計劃後,就不容易動搖。因此野村在沙士期間仍於香港擴充業務,進駐新落成的中環國際金融中心為辦公室,把亞洲總部設在香港,對香港前景投下信心的一票。」而在2008年,野村更趁機收購財困的雷曼兄弟,接手其位於美國之外的全球業務,令公司茁壯成長。

何教授直言就是公司給予信任,所以他入職後,一直服務逾38年至今。「公司一直對我信任,委以重責,我自己沒有跳槽的想法。」早年金融行業工種較簡單,主要分為銷售及後勤兩大領域,銷售的同事主要推介債券、股票、基金、外滙及投行業務等,隨着監管法規推陳出新,金融界別的工種也愈來愈細分,以配合監管需要,何教授能在一家金融機構走在前線服務近40年,在金融界別實屬十分罕有。

他認為在香港過去40年,不論遇到甚麼風浪,最重要是冷靜分析哪些轉變是周期性,抑或結構性。在90年代,他看到日本經濟由高峰輾轉向下調整,在港從事日資證券公司的數目大幅萎縮,而當年香港經濟則受惠於國家開放而轉趨蓬勃,於是他建議公司把業務焦點由日本轉移至中國內地、香港,以及亞洲地區。此外,他亦花了不少唇舌,游說管理層開拓新業務, 當時他提出「B2B」慨念,意思是由 Broker(券商)變成 Banker(銀行),並在香港開拓家族信託業務。「以前從事證券買賣業、生意大上大落,市旺資金匯聚,市弱資金流走。但若能轉型至私人財富管理業務,不論市場波動,客戶資金仍然需要尋求長線穩定收入,賺取回報。」與此同時,當年銀行業界同樣把業務拓展擴大,由 Banker(銀行)從事Broker(券商),除傳統銀行借存業務外,開拓更多客戶的投資和保險業務,走向多元。

籲青年腳踏實地勿走捷徑
成功非僥倖,怎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呢?何教授說,金融及地產是香港兩大重要經濟支柱,由於報酬高,吸引了不少有為年青人入行,但籲年青人切勿急功近利。「有無用心做事?從心出發?上司是知道的。社會風氣可能講求包裝,日本企業很實際,講求業績,實事求是,甚少辦公室政治,最重要是要做出成績。」年青人需要明白成功沒有捷徑,要務實而行,最好能夠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發揮所長。

「我不能說自己是成功人士,但我做事比較踏實和堅毅。遇上任何挫折,我仍會沉着應戰,穩步向前。」此外,他認為「誠信」是金融從業員至關重要的原則,尤其我們每日都面對大量金錢的誘惑,千萬不能有歪念。「一個聰明人,如果心術不正,對社會可以構成重大的傷害。現今世界透明度越來越高,不要以為可以瞞天過海,做了一件壞事,破壞了誠信,是不會被原諒的。沒有人會記得你以往做過了多少好事,一旦行差踏錯,日後再難以在金融界立足。」因此他不時鼓勵年青人,做人要光明正直,不要走捷徑,不能行歪路。

關懷晚輩    義不容辭
何教授對母校心存感恩,希望可以在聯繫校友方面出一分力,期待跨年代的校友們都能聚首一堂。「我於去年受會長湯文亮博士邀請,馬上答應出任香港浸會大學校友會副會長,一起為母校與校友們服務。」他與校友會眾多同道的願望,就是邀請更多年青校友積極參與。「我參加了不少香港各大學的活動,而浸大的獨特之處,是有一班非常熱心的校友,願意付出時間、盡心竭力與年青的校友聯繫和交流,例如大學高爾夫球隊中,浸大校友隊伍有最多年青校友參加。」何教授認為要薪火相傳,校友會的中堅分子需要常青,希望活躍的校友群最少能有四分之一來自年青一代。校友會的活動亦更多元化和迎合年青校友訴求,不斷安排一些大型公司探訪活動,例如到比亞迪、字節跳動等企業拜訪,而各類話題的座談會亦會舉辦,吸引不少年青校友積極參與,反應十分踴躍。「我們很希望校友會可以作為一個橋樑,吸引更多年青校友聯繫母校,而年青人如果能夠從資深及閱歷豐富的前輩身上學習,也會有很多得着。」

出任不同公職    貢獻社會
何教授過去多年亦出任不少機構的公職,涉及商會、非物質文化、大灣區發展、幼兒教育工作等。「我參與幼聯工作,希望可扶持幼童健康成長,尤其是基層兒童,期待香港未來的主人翁都有光明的人生觀,將來對社會有所貢獻。」至於在香港總商會的公職,商會不時就金融政策向政府提出意見和新建議,例如在虛擬資產發展及知識產權等領域。他亦非常關心香港經濟目前面對的問題,「現時中美的地緣政治變得更加複雜多變,雖然香港背靠祖國,基礎深厚,但不能忽視美歐的資金從中港撤走,香港能否獨善其身?是否得以穩守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此外,他認為香港亦應致力拓展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監管當局可以考慮拆牆鬆綁,活化市場,吸引更多海外公司在港上市集資。

做好平凡事    一生不平凡
談到嗜好,他喜歡旅遊,尤其偏好民風樸素、具異國風情的地方,例如西藏、不丹、新疆、東埔寨、波蘭、白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等。此外,他亦喜歡運動,不時參與海外單車旅遊、高爾夫球和爬山等。 從今年十月起,何教授將展開人生新的一頁,卸下野村的職務,從正職退下來。數十年來在金融機構打滾的經驗之談,何教授有一句的格言,「用心做好平凡事,一生經歴不平凡」,他更有一個貼地的觀察:「現在各大金融機構分工越來越細緻。員工只管各自低頭做事,沒有關心和理會別人的工作,沒有看清宏觀的大局。」他鼓勵年青人:「若果每人願意多走一步,結局往往可能意想不到。簡單的事情,若用心去做,世界自然會更加美好!」